大家好,今天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太阳少阳阳明什么意思的问题,于是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太阳少阳阳明什么意思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张仲景的六经太阳、少阳、阳明、厥阴、少阴、太阴,怎样排序?
通常是以六经传变之次第排序,太阳经、阳明经、少阳经、太阴经、少阴经、厥阴经。六经相续相通。阴阳之经原互相表里,太阳与少阴为表里,阳明与太阴为表里,少阳与厥阴为表里。凡互为表里者,阴阳之经并行,阳行于表,阴行于里。
这样的排序,是以《黄帝内经》素问热论篇的理论为基准:【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一日巨阳受之,故头项痛、腰脊强;二日阳明受之,阳明主肌肉,其脉侠(同夹)鼻络于目,故身热目疼,而鼻干不得卧也;三日少阳受之,少阳主胆,其脉循胁络于耳,故胸胁痛而耳聋;三阳经络皆受其病而未入于脏者故可汗而已;四日太阴受之,太阴脉布胃中络于嗌(咽喉),故腹满而嗌干;五日少阴受之,少阴脉贯肾络于肺,系舌本,故口燥舌干而渴,六日厥阴受之,厥阴之脉循阴器而络于肝,故烦满而囊缩。】
1、太阳经
太阳亦称“隆阳”,是阳气旺盛之经。阳气循膀胱经脉达于肌表,敷布于全身。太阳处于他经之外,故主表,排序在前。寒邪侵袭在表,即太阳时相中阴超过自身本位而侵犯到阳的本位上,发为太阳病。
2、阳明经
阳明,有阳气旺盛的涵义,是阳气发展的高峰阶段,阳热之气旺盛到了极点的恶象征。阳气的升发超过了在外的阴的正常约束,阳热之气无法正常收降导致,即为阳明病。
3、少阳经
少阳,有阳气初生的含义,故又有“小阳”、“幼阳”、“稚阳”之称。少阳之火为“少火”,“少火生气”,人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皆赖此火温养。若邪犯少阳,胆气郁结,则生理性“少火”就变为病理性的 “壮火”,“壮火食气”,故少阳为病多以火气病变为主。阴寒之邪侵犯半表半里,即少阳时相中阴超过了它的本位,使阳气郁滞,发为本病。
4、太阴经
张仲景的六经包括:太阳经、少阳经、阳明经、厥阴经、少阴经、太阴经。
这些经络按照经脉的走向分布可以排序为:
太阳经 -> 少阳经 -> 阳明经 -> 厥阴经 -> 少阴经 -> 太阴经
按照中医学的理论,这六经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是构成人体经脉系统的重要部分。每一条经络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作用,通过针灸、推拿等手段对其进行调理可以达到治疗疾病、健身保健的效果。
一日太阳,二日阳明,三日少阳,四日再太阴,五日少阴,六日厥阴。至六日为传经尽,七日当愈,七日不愈者,谓之再传经。言再传经者,再自太阳而传,至十二日再至厥阴为传经尽,十三日当愈。十三日不愈者,谓之再…。
要知道六经排序,首先要清楚什么是传经。那么,什么是传经呢?传经是病邪自外侵入,逐渐向里发展,由某一经病证转变为另一经病证。
如果按张仲景伤寒六经的传经顺序,也就是“循经传”的排序为:太阳病证——阳明病证——少阳病证——太阴病证——少阴病证——厥阴病证。
还有传经是隔一经或者是两经以上相传者,称为“越经传”。如果是相互表里的两经相传者,称为“表里传”。如太阳病传少阴病等。
到此,以上就是对于太阳少阳阳明什么意思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太阳少阳阳明什么意思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