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中药钩藤有什么作用的问题,于是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中药钩藤有什么作用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钩藤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钩藤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钩藤又称钓藤、吊藤,具有息风定惊、清热平肝的功效,对肝风内动、惊痫抽搐、高热惊厥、感冒、小儿惊啼、妊娠子痫、头痛眩晕、外感风热等有治疗作用。
钩藤是茜草科植物钩藤、大叶钩藤、毛钩藤、华钩藤、无柄果钩藤干燥的带钩茎枝,味甘,药性凉,归肝、心包经。钩藤与常春藤、天麻、防风等中药配伍泡酒饮用,具有祛风止痉的功效,可用于面瘫等的治疗。
现代研究发现,钩藤含生物碱、酚性成分等,具有降血压、镇静、抗癫痫、抗肿瘤、抗老年痴呆等作用,目前临床上还将钩藤用于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抽动-秽语综合征、重症手足口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椎动脉型颈椎病等的治疗。
不过,钩藤入煎剂时需后下,煎煮时间不宜超过20分钟,以免钩藤碱,影响药效。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气虚、无火者不可服用钩藤;脾胃虚寒者需要慎用钩藤。
本内容由山西省中医院 综合内科 副主任医师 王建萍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
钩藤为茜草科常绿木质藤本植物的钩藤及其同属多种植物的带钩茎叶。主产湖南、湖北、广西、四川、云南。以干燥钩茎入药。性味、归经:甘,微寒。归肝、心包经。主要功效作用:1.熄风止痉:本品轻清气凉,其性捷利,善泄火而定风、消痰以安神,能平肝风、泄心火、祛风痰、定惊痫。用于:①惊痫:心肝火盛所致高热、烦急、抽搐,用此清热熄风,与龙齿、石膏、栀子、黄芩、大黄配伍;若惊热不减者,用此同硝石、甘草为末,温水调下,如《圣惠方》延龄散。②破伤风:外伤复感风邪而致抽搐、角弓反张者,用此清热熄风,常与蜈蚣、全蝎、桑叶、石膏伍用。③子痫:孕妇血虚风热所致昏眩、烦躁、抽搐者,用之清热熄风、除烦止痉,常与当归、人参、茯神、桑寄生、桔梗、甘草合用,如《胎产心法》钩藤汤。2.平肝清热:本品寒凉胜,亢盛之火平肝阳,清肝经之热以除烦躁,有清而不伤正,寒凉不伤胃之特点。用于:①眩晕:肝阳上亢所致头晕目眩或头胀头痛,口干口苦,用之平肝清热,与桑叶、菊花、地龙等疏风清肝,平肝抑木之品伍用,如《经验方》钩藤地龙汤。②风热头痛:外感风热而致发热、头痛、鼻衄者,用此清肝泻火,与桑白皮、黄芩、栀子、大黄配伍,如《圣济总录》钩藤汤。内服:10~15克,大剂量可用至30克。亦可入丸散剂。使用注意:1.入汤剂宜后下,不宜久煎,否则降低药效。2.本品单钩、双钩、茎叶同样入药。【参考文献摘录】1.《别录》:“主小儿寒热、惊痫。”2.《本草纲目》:“惊痫眩晕,皆肝风相火之病,钩藤通心包于肝木,风静火自熄,则诸证自除。”3.《本草述》:“治中风瘫痪、口眼歪斜及一切走注疼痛、肢急挛急、逐年痛风,筋脉拘急作痛不已者。”
钩藤是一味平肝熄风中草药,是茜草科植物,为何叫钩藤,藤,从字面上来理解,一般的吊起来的植物枝叶,我们会把它称之为“藤”,钩,字面意思就是带钩的植物茎段,钩藤, 别名钩丁、吊藤、鹰爪风、倒挂刺等,主要分布在江南地带,一般都是秋冬季节取带钩的茎段,清除残叶后,晒干可用。
钩藤所含成分:
钩藤主要的化学成分为吲哚类生物碱成分,比如异钩藤碱柯诺辛碱等,现代研究多显示具有颐养神经、抗肿瘤的活性。
钩藤,在《本草纲目》记载:“手足厥阴药也,足厥阴主风,手厥阴主火。惊痫眩晕,皆肝风相火之病。钩藤通心包于肝木,风静火息,则诸证自除”;《名医别录》:“主治小儿寒热,十二惊痫”。
中医认为:钩藤性凉味甘,归肝经、心包经,主要具有熄风定惊,清热平肝的功效。临床主要用于肝风内动、惊痫抽搐、高热惊厥,感冒夹惊,小儿惊啼,头痛眩晕等,
常见的中成药天麻钩藤颗粒,就是用于肝阳上亢引起的头痛、眩晕、耳鸣、眼花、失眠等。
【提醒】钩藤是药物,服用之前应该先咨询专业的医师做以诊断,不要自行服用!
到此,以上就是对于中药钩藤有什么作用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药钩藤有什么作用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