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中药药名药性大全的问题,于是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中药药名药性大全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哪本中药书药性介绍最全?
刚看了一下大家的回答,都认为要学本草纲目,很可悲!
中药离开中医只是一堆枯枝乱草,学习中医,方向比方法重要!
在废医存药的大环境下,中医被越来越边缘化。现在的肺炎,出一个中药方,要很久才能出来,听说是砖家们在中药当中,选出适合治疗肺炎的中药。砖家们怎么会临时抱佛脚?说明他们丢掉了中医的根本,已经不会辩证施药了!
中医和中药是阳和阴的关系!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谁也离不开谁。
如果你想学中医,而不学习经络,不学习黄帝内经,你如何了解中医是怎么认识人体?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末申酉戍亥。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是代表什么?人体的气血是什么?是怎样产生,又是怎样运行的?阴阳,表里,虚实,寒热,五行生克理论,是怎样制衡人体气血运行?木火土金水,是对应哪几个内脏?中药有五味,酸苦甘辛咸,对应五行是怎样的?药有五色,青赤黄白黑,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这样来表达?中药的性味有:辛甘发散,酸苦湧泻,升降沉浮。这些中药的性味对身体有什么作用?
中医大家们组方所依据的中药,多出自神农本草经,有谁是依照本草纲目所记药性组方的?
有了以上中医基础,你才能看懂伤寒论,金匮,千金方,证治准绳,温病条辩……不然你面对病人,不会辩症,你怎么用药组方治病?
有个《药性歌括四佰位白话解》比较全。过去一般学中医者最初背诵的两本书还有一个巜汤头歌诀白话解》。至于最全的药学书那就是巜本草纲目》了,不过一般人记不住,没有药性歌好记。
中药的药性和药味及归经现代人都鉴别过吗?你怎么看?
爱学习的人,会去寻找书藉查答案,如果不想去学习,这样问来证明自己的知识?
在李时珍《本草纲目》中,都有中药的性味和归经,他是经过尝试和应用的总结,而在现代药书中,都有中药都含的物质、元素,能杀什么菌,解什么毒。
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只要爱学习,求知识,我们的传统民族文化,还有很多有用的知识值得学习,好好利用。
我们一般人没见过。树是出来啦我看还是按古人的运作的。中药学说的头头是道还是以古人用药但是考试的按现在说法不对也的那样的答。比如糖尿病根本不是那回事张冠李戴你也得那样说。一百年治疗不好不承认错误认识所以呀西医不佩服您。三消症症与糖尿病没关系国家教材那样写谁能该呀胡闹几十年啦。
现在人我估计是没办法鉴别的,现在的手段都是用运科技来做的,但是现代科技和中医的理念完全是不同的体系,中医药的性味归经是通过内证来确定的。以前的中医传承讲究非其人勿授,就是说第一人的人品道德不好不收,第二,人的人品道德过关但是没有慧根也是不行的,前者不仅不会救人反而会害人,后者是根本就学不会。所谓的慧根就是内证的基础。
中药的性味功能,入经,是聚历代医学家的临床试验,与智慧医学的结晶。现代人精通中医者,深信不疑。但有没有人研究过,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不相信中医者,当然不以为然。甚至以为不科学。人各有思想观点,不求苛同。
经历长年临床经验,应用药物入经方法,配制中药方剂,治病强身功能,事半功倍。不应用药物归经方法,是不懂中医学理论,不是中医。
到此,以上就是对于中药药名药性大全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药药名药性大全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