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带白中药名的问题,于是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带白中药名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附子、香附子、白附子指什么植物呀?
附子,香附子,白附子属三种不同种类的植物,其中香附子在我国野生分布广,较常见,而其它两种附子由于名称相似,所以易混淆。下面就介绍一下这三种中药材的植物来源。
‘一>,附子
从文字的意义解释,附字有附着,攀附的意思,顾名思义,附子即是附着植物主根生长的侧根。那么,中药材附子是什么植物的主根呢?答案是毛茛科乌头属植物乌头的侧根(子根),此中药材又名川乌头,主产地在四川与陕西。
需注意的是,中药材附子因炮制加工的不同,分为生附子,制附子两个种类,而制附子又分为炮附子,黑附片(黑附子)和白附片(白附子)三种。由于过去没有规范命名,此乌头属的制白附片(白附子)极易与另一种天南星科白附子相混淆(以下另答),这点需注意!
香附子又名雀头香,棱草根,香附米,其植物来源为莎草科莎草属植物莎草的根茎,其野生分布广,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野生分布,主产区在山东,浙江,福建,湖南,河南等地,以山东,浙江产质量最好。
白附子的正名为禹白附,虽然也名白附子,但药用功效与植物来源与乌头科白附子完全是两回事。禹白附属天南星科独角莲属植物独角莲的块茎,药用切片炮制后,过去也称白附子,所以易混淆。此禹白附野生分布较广,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野生分布。
以上回答,如有不足,望评论补充。
如果提起香附子您可能不知道是什么,但是一看这家伙,相信您肯定嘴巴张圆了惊呼道:“哦,原来是他”!没错,就是这个在农村视为“眼中钉,肉中刺”的杂草,有个特别好听的名字——香附子。相信只要在农村呆过,不论南北,都见过这东西。
香附有故事
我约么着您肯定觉得奇怪,怎么招人痛恨的杂草反而得了个这么优雅好听的名字,难道杂草还有故事不成?诶!您还真猜对了,关于香附子的名字,还真有那么一段凄美的故事:
从前有个姑娘,天生丽质,心地善良。有一年,姑娘所嫁的村庄瘟疫横行,大人小孩皆胸闷腹痛。但姑娘一家却安然无恙。姑娘的丈夫便断定,姑娘身上的香气乃是驱疫的奥秘所在。于是便让姑娘外出给众人治病,不几天,全村人皆大欢喜。
救人治病这本是好事,可关于姑娘治病的方式,以讹传讹,传到丈夫耳朵里,竟成了“姑娘每到一家,就脱去衣服,让大人小孩围过来闻……”。
丈夫一气之下将姑娘害死,随便一捆埋到河边。不几天,姑娘的坟上长出几缕小草,窄叶,直挺挺的茎,蜂也围,蝶也绕,有人说:姑娘风流,死后也招小虫子。丈夫大怒,挖地三尺,把尸骨深埋。可过了一段时间,小草又冒出,依然招蜂引蝶,丈夫又去挖又去埋,可草越挖越多,越埋越旺。于是人们后悔了:姑娘死得冤屈,千万不要再挖了,将来万一再闹心口痛,说不定这草能治病。
后来,因为姑娘身上附香,这草便取名“香附子”。可惜的是要想用它理气止痛,必挖出其身,三个根球一个比一个深。
到此,以上就是对于带白中药名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带白中药名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